心中有“兵法”,脚下有力量
——转专业失败后,何去何从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旅游学院 江尉昀
【案例概述分析】
一、案例简介
一年级学生A,由于高考成绩欠佳,未能被第一志愿专业录取,调剂至旅游管理专业。由于该专业是师范学校里的非师专业,属于冷门学科,且身边很多同学也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所以身边也有很多转专业的声音。大一期末,A同学提交了转专业申请书,但未能通过转专业考试。新一学期开学不久,A同学情绪低落,上课积极性不高,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开始喜欢在朋友圈发表一些消极的言论,感叹人生没什么意义。为此,我与A同学进行了一次谈心谈话。
二、案例定性
该案例是一起关于学生专业认识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强、职业规划意识弱的危机案例。
三、原因分析
、专业认同感低,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应变能力差
高考失利后,A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A同学对各个专业的理解不深,但由于旅游管理专业不是自己的第一选择,学习探索的兴趣也不强,对原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岗位、就业前景等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一心只想转专业。然而,在转专业失败后,她丧失了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心理落差大,未能及时调整自己。
、自我认识不足,不科学的择业心态,担忧专业前景
A同学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技能等认知不足,加之缺少对未来就业环境的全面认知。她片面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是做导游或在酒店端盘子的工作,不愿意从底层做起,看重未来工作职位高低、薪水多少,而且工作还要体面风光,对最基本的服务性工作嗤之以鼻,抱有“宁愿不工作、也不底层做”的择业心态。新冠病毒疫情下,旅游业也倍受打击,她对旅游专业前景也感到担忧。
、职业规划不清,存在一定的盲目从众心理
A同学之前选择转专业,主要也是受到父母意见和身边同学影响。A来自粤西的一个县级市,旅游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旅游业也不算发达,她父母对旅游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清楚,家长对热门专业的执着也影响A学生。另一方面,因为看到其他同学或舍友转专业而产生从众心理,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兴趣,跟着转去热门专业。
【案例解决方案】
一、心理咨询,安抚情绪,重拾信心
与A同学深入谈心谈话,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叙述不合理行为原因,发泄负面情绪。帮助其正视挫折,使其明白当下的失败不代表人生的失败,错过了一次机会,但还有其他机会可以把握,引导学生在专业认识上树立合理信念。学生可以选择跨专业专升本、跨专业考研,也可以通过提高综合能力、利用课余时间辅修“第二专业”、考取相关职业证书等来增加就业机会。
当然,目前的第一专业学习才是重中之重。无论我们选择何种方式学习其他东西,都要保证自己能够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达到基本要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坚持自己的梦想才称为有用功。我们可以通过课外学习,培养学科融合的思维方式,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看到问题,增加我们就业优势。
二、科学认识自我,探索职业环境,做好职业规划
帮助学生A形成认识自我的意识,做好职业规划。首先让学生通过霍兰德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等一些测评的手段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同时了解自己的生涯诉求。其次,指导学生通过人物访谈、校企合作单位见习、实习、问卷调查等方式,自主探索专业就业方向、岗位环境、岗位职责等内容;然后,综合收集的信息,把职业发展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相结合,选出几个备选方案,利用生涯决策法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行动,训练自己的执行力,将规划付诸实践。
根据了解,A同学英语基础较好,也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A同学可把英语爱好与专业做好有机结合,例如可以考取外语导游的专业证书,专业接待国外旅游团体、毕业后到与旅游相关的平台去工作,负责旅游英语的翻译工作等等。
三、三全育人,多方合作,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
据了解,刚上大学的A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理想专业也并没有切身实地的感觉。首先,我详细地与A同学解读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年普通专升本情况及录取率、就业方向等内容,确保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内容有明确的目标认知。其次,通过专业专家、优秀毕业生、企业专家开展系列公开讲座,从多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就业前景,获得专业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辅导员、班主任联合专业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业的指导,在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让学生对于自身的旅游专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对于未来的自身发展有明确性的认知。
四、以此为鉴,深入走访,摸排本专业学生情况
通过个别谈心谈话、深入课堂、家校联系、宿舍走访、问卷调查等途径深入本专业学生群体,主动开展调研,详细排查学生层面的专业认知状况。经详细排查的分析,超过30%学生存在与案例中A同学类似情况,专业认识模糊,专业认同感低,盲目跟风甚至厌恶所学专业。这证明了专业认同教育、职业规划工作应该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
针对此情况,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重点关注就业方向的传达,让学生掌握更多了解职业世界的方法;宣传更多就业先进典型,让学生明晰未来发展方向,提升学习动力。只有学生主动成长才能在求职能力和职业决策能力方面表现更好。
【经验与启示】
一、重视入学的开导
根据调查显示,随着社会与就业形势的变化,各专业的受欢迎程度也在变化,热门专业竞争激烈,为了能够顺利进入高校就读,自愿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导致每年调剂生占招生数的10%左右,在旅游学院相关专业,学生被调剂所占的比例更高,高达57%。在对旅游专业了解程度方面,52%的学生表示了解一点点,32%学生表示一点也不了解。
因此,在新生开学之际,对专业充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要让学生产生对本专业的“好奇心”和“憧憬”,初步建立起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例如,开展新生家长开放日活动、给家长的一封信、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相关系列讲座。在刚刚入学的大一新学期,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对即将要学习的旅游专业非常好奇,要充分利用这一最佳时机让家长对学校“放心”、对本专业“放心”,可以通过参观实训室、专业技能展示、专业介绍会等活动,让学生带着对旅游管理专业产生“憧憬”和“好奇心”融入到学习本专业的氛围中去。
二、融合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模式
相较于满堂灌的理论课程,更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应该是参与性较强的实践操作和实地见习。专业课程的安排应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实时更新知识体系与内容,保证专业知识的适应性和与时俱进。比如餐饮中的餐巾折花、处理客人投诉、导游讲解等,就可以加入到学习内容中,让学生多掌握一些专业方面的技能,让学生能够建立对本专业更长久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根据专业特点,还可以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去旅游实践中体验,例如带领大一新生到外地或当地有名景区进行认知实习,实地考察地理环境、景区资源和酒店。
三、角色扮演,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规划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使大学生职业规划更具“参与感”。教育者要强化育人观念,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空间。让学生走进企业和岗位,进行实践中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会更直观,更有教育意义,比教师反复的说教更有效果。顶岗实习就恰好是角色扮演法的一个很好实例。让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与旅游企业员工一样的工作,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获得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经验,学会怎样为人处事,进而适应角色,缩短走向工作岗位之后的适应期。角色扮演模式不论是在激发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还是在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方法方面,甚至在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方面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被迫的思考,而是主动的自行解决问题,并从扮演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引发其对旅游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四、加强学生辅导,完善反馈机制
深入了解提出转专业申请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转专业动机,盲目跟风型、专业认知不足型还是理性选择型。根据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做好学生辅导。
针对对转专业没有成功的学生,辅导员和教师应积极在学业、心理上帮助他们,争取在原专业能够不断适应、取得进步。
另外,也要重点关注新转入专业学生,加强与转专业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了帮助转专业学生完成新旧专业的过渡,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新专业的学习、更好地融入新班级的氛围中来,及时记录和追踪,针对转专业学生形成完善的反馈机制。
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资源,形成“三全育人”的思政新格局
依托专业课教师的力量,大力发展建设课程思政项目,详细为学生讲解专业前景等相关问题,通过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依托班主任、辅导员的力量,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和“专业教育面对面”分别对学生进行整体引导和个别指导,通过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依托朋辈经验举办经验交流会和优秀学生报告会等活动,通过教育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提升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依托学生家长群体,形成家校合力,帮助学生合理定位,树立目标,尽早规划职业就业生涯;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利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契机做好专业实践教育;依托抖音、官方公众号等新媒体大力宣传专业优秀学子风貌和专业优秀教师,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专业知识的热情。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推动课程思政走深走实。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引导学生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融合,实现人生真正价值!
【人物简介】
江尉昀,中共党员,旅游学院专职辅导员。不要因为梦想太美而不敢去追求,也不要因为现实太平凡而放弃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