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茂幼师辅导员 |何韵怡 荆婷: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游走于天使与恶魔之间

发布时间:2021-07-06作者:来源:学生处浏览次数:37


 


案例背景

        本案例以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一名双相情感障碍学生患者为对象,在逐步深入了解患者双相情感障碍行为表现、影响背景以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心理治疗与间接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心理辅导,使其不容易自我控制的生理、心理行为得以改善和恢复。最后,通过总结此次个案工作介入的优势和不足,为加强预防和有效治疗患有心理障碍等精神疾病的高校学生患者提供有效参考经验。

一、个案描述

     (一)患者基本情况

       “我的情绪总是在坐过山车,有时候驶入低谷,情绪低落,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悲观又绝望;有时候情绪又奔至高峰,高亢又失控。在情绪的高低起伏中穿梭,我变得疲惫不堪。我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一塌糊涂,就好像经常游走于天使与恶魔之间。”——一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白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的广东依旧燥热,办公室的每一个人都专注着自己的工作,静止的空气,连呼吸彷佛都能听到。“‘咚咚咚,老师,您好。我.......我想找您聊聊,面前的女孩轻声说,像是生怕打破了这静止的时间。她低着头,欲言又止,眉眼间夹杂着些不安、慌乱和无助,不停地摆弄着手指。7年的辅导员职业生涯,条件反射的我在那短短的几秒钟设想了很多种可能,同学间矛盾?家庭变故?学习压力?难以适应环境?......

        过了好久,她终于再次鼓起勇气说:老师,我假期去了一趟医院。我很诧异,连忙追问:怎么啦?发生什么事情了?”“我去复诊了,医生说我得了双相情感障碍,还开了一点药。她从书包里缓缓拿出了一张诊断书,第一次面对双相情感障碍这个对我来说仅存在于理论层面的专业名词,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出现在我面前......“其实在高中的时候,我就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一直到现在我需要定期回去复诊,这次回家医生给我开了药。不知道为什么,我回校之后就很不开心,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这两年,都在按时吃药,可是为什么我的病还没有好?我很害怕,害怕同学知道,害怕大家议论我的病情,说完这一番话感觉到她的情绪更加低落了......

       那一天,我才发现眼前这个胆小、安分、内向的小女孩,原来内心脆弱、敏感、偏执。她的到来,是一份难得的勇气,是信任,亦是一名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责任。

     (二)患者情况收集

       患者吴琪琪,是一名学前教育的师范生,独生女,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通过与吴琪琪同学的谈话了解、观察交流,患病时心境在狂躁、情绪高涨、言辞夸大且易怒、精力旺盛和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这样的低能抑郁状态中交替,通俗来说,就是情绪勿喜勿悲。而影响和加重其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原生家庭因素以及学校因素。

         [1.患者与父母关系疏远]患者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生疏,她总感觉父母不喜欢她。生活当中总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吵架,比如:她有时觉得妈妈不关心她,妈妈说话态度不好,她感觉自己在这个家里就是一个多余的存在。每次吵完架琪琪都会很不开心,不开心的时候就会躲在被窝里什么都不关心什么都不想做,有时候吵完架甚至还会产生轻生和自我伤害的想法。母亲前段时间确诊了乳腺癌,她感到无能为力,什么忙也帮不上,觉得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父母就不会有烦恼了。

         [2.患者与爷爷奶奶关系亲近]琪琪最爱的是爷爷奶奶,放假的时候,就想整天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陪他们喝茶聊天,假期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爷爷奶奶家住,感觉在那里住着很安心,很舒服。高中时期,在医院确诊前是爷爷奶奶意识到她这个心理问题,主动提出并带她到医院检查的,所以琪琪特别信任他们。

        [3.同学对患者的意见看法]琪琪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不够全面,过于看重同学对心理障碍疾病的意见看法,害怕同学知道其患病情况,害怕大家议论其病情,对自身情况过于忧虑,对心理障碍疾病康复造成一定困难。

 

二、问题诊断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书籍、专业报告和相关案例,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之所以称为双相,是因为患者的心境在高峰和低谷这两极之间像钟摆一样摇摆,波动不定,属于心境障碍的类型。这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其有从小众性逐渐演变成大众化的趋向。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特征为情绪困扰。该困扰以情绪异常低落——抑郁或异常高涨——躁狂为其核心症状。更有文献表明,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比躁狂更加严重。

         如今,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手段可分为生物、心理两大模块。对于琪琪的这个情况,心理治疗是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辅佐手段。有研究表明,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施以心理干预治疗,可以降低治疗后的复发风险以及住院率,改善患者的躁狂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具体而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治疗可在以下四个方面帮助琪琪:

        第一,继续增进她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第二,改善她对生活事件的应对策略;

        第三,预防复发;

        第四,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改善社会功能。

         在我们的交流中能感觉琪琪在没有病发的时候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很多事情她都知道并理解,对加重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具有一定认识,但是在病发的时候她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很痛苦地做着思想斗争。从其病例特征判定,心理障碍还处于患病前期,在严格执行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需加强其心理方面的治疗。

 

三、实施过程

 

     (一)预期目标

       通过治疗,减少患者因特殊的家庭结构、家庭环境使得患者对父母沟通交往心存芥蒂,对家庭环境中负面因素的负罪感,加强患者与家庭成员(父母)主动沟通的态度,加强患者与社会交际、学校同学等各方面的主动交流与互动。

     (二)实施阶段

       第一,心理咨询师介入,规范心理干预与辅导。保持药物治疗的原则不动摇。在实施辅导过程中,以严格服用精神科医生开具的药物为原则,坚持服药,减药停药都需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并邀请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初步消除琪琪与他人之间的心理障碍,建立信任的基础,逐步监控管理自己的情绪,重点在于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或有害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辨别双相情感的诱因和触发点,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过渡情绪,并学会如何应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压力,并积极创造健康的模式。

       第二,搭建沟通桥梁,建立信任平台。基于心理信任平台,辅之以心理教育,在点滴间帮助琪琪正视双相情感障碍,并在其原生家庭中为了获得最佳支持。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建议这个案件在他们的指导下,由我继续跟踪下去,方便进一步主动与琪琪沟通交流,搭建相互信任的交流方式和平台,为实施干预、心理辅导和治疗追踪夯实基础。运用人际和社会规律疗法(IPSRT),目的在于专注于帮助患者坚持形成日常生活规律,并解决可能影响这种规律的人际关系问题。我们共同制定了生活作息表,每天按时学习、吃饭、锻炼和服用药物,帮助琪琪稳定情绪。我和琪琪还相互约定每周一的下午都是属于我们固定的时间,分享她这周内的一些使她开心或者不开心的心情和感受。

       第三,引入团队建设,找到情感交流的平衡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平衡自己的生活,避免专注于令人苦恼和烦闷的事件,以免形成情绪闭环。我积极运用学前师范生的文娱文体活动,帮助琪琪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转移情绪矛盾和心理压力。以琪琪的舞蹈功底为突破口,邀请她加入舞蹈队。通过主动邀请琪琪参与社团活动,我与琪琪见面的次数多了,聊天的内容也变得更加深入,彼此间也越来越信任。从开始比较腼腆、参与活动不积极,到躲在人群的后面、静静地看着大家在玩游戏;再到,经常相约在校道里散步聊天、一起打羽毛球等等;逐步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内向性格情绪。

        第四,把握心理契机,突破情感障碍痛点。有一次我们相约的时间到了,但是琪琪还没到,也没收到其任何联系信息。我主动与她同宿舍的同学联系,了解到琪琪非但没去上课,还被子蒙着头一直躺在床上,也没说哪里不舒服。我立即赶到琪琪的宿舍,单独与她聊天。开始琪琪也不怎么说话,我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琪琪因为某件事加重了其双相情感障碍,于是就静静的坐在她旁边,也没有追问,只是用手轻轻隔着被子轻拍着她的肩膀,通过肢体接触给予关怀,许久,才像老朋友那样说起:我们约定的时间过了,一直没看到你,担心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相信你这时候需要我在身边,是吗?果然,琪琪内心的情感枷锁仿佛被这种真诚的关怀和关心突破了,琪琪慢慢地打开被子,很无助地看着我,诉说了周末回家的不开心,原来她周末主动回家想关心了解一下她妈妈的病情,但她妈妈还是把她当成小朋友,一味说没什么事,只让她安心读书,其他的不要管,让她感觉以为是妈妈嫌弃她。看着家里人都忙前忙后的,自己想帮忙也讨人嫌,真的很不开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抓住琪琪这次能敞开心扉地说出了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和影响她心理障碍痛点的契机,跟她说道,首先,我们要学会多方面地看待事情,看待问题,要通过互换角度去看问题,通过尝试着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看看这个问题呢?理解妈妈没有过多提及她的病情,各种轻描淡写,只是不想因为自己的病情影响到你的学习、日常生活和你情绪,你的病情,想做的更多是要保护你。 

         其次,就是我们要学会正视看待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如何在这相差20年的时间和经历里找到那个平衡点。我们可以尝试着换一种方式跟父母沟通,比如妈妈有时候会觉得你还小不懂事,你就可以用小大人的语气来关心她,顺着她的语气把这种气氛调侃过来;或者使用关心的唠叨,让妈妈感觉到以前的那个小屁孩已经长大了,现在已经变成妈妈贴心的小棉袄了。听完了这个琪琪噗呲一声笑了起来,不相信这样的相处方式可以用在和父母的关系上。

 

四、实施效果

     (一)认知层面:客观认识并接纳双相情感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要冲破心理障碍,特别双相情感障碍,需要患者真正的懂得去接受它的存在,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能真正地去认识自己。案例中我们通过积极直接会谈和间接引导患者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及时干预和纠正患者对自身情况的客观认识,对患者的每一点良好的改变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减轻自身对病情的忧虑,抑郁和焦虑情况也有很大的改善,逐步接纳双相情感障碍。我们认为此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是帮助患者勇于踏出康复的第一步。

     (二)心理干预:心境相对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真诚交谈,坚持陪同患者一起玩游戏、散步聊天、打羽毛球并力所能及地提供一定的帮助,患者逐渐敞开心扉,心境逐渐开朗,对影响其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家庭因素)的有关情况欣然作答,不再遮遮掩掩,开始逐渐把自己的认知和不良情绪和行为习惯联系在一起思考,从内部产生治愈心理障碍的内生动力。经过4周左右的积极治疗,患者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善,心境也愈趋稳定,对参与团体活动的热情有所提高,内向性格有所改善,以达到逐步改善其行动的目的。

     (三)外部支援网络:原生家庭环境改善。从调查分析情况可知,案例中,原生家庭环境的改善对患者心理障碍治疗恢复起到重要作用。我们积极主动与患者母亲私下沟通,对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分析情况以及治疗手段进行详细分析讲解。患者父母深刻意识到原生家庭环境与患者心理行为密切相关,对患者心理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承诺从新的行动与行为上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改善原生家庭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后续治疗的良性循环打好基础。

     (四)行为模式:妥善应对刺激源。在找准患者原生家庭环境是双相情感障碍痛点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的沟通引导,患者终于尝试按照我们提出的以按摩等肢体接触行为主动与父母开展了第一次特别的深层次情感交流。患者反馈尝试了按摩按摩手脚方式与妈妈进行难得的深入聊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主动直面突破与刺激源之间情感障碍,患者与刺激源的距离也因为主动交流而拉近,患者深刻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温暖与关爱,隔阂开始慢慢得到消磨。

      新一周的与患者的分享见面时间里,患者如约而至,感受到患者性格明显改善,就医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患者乐意分享了与其母亲已经取得良好沟通的全过程,最后,患者也很开心地说道:心理状态得到前所未有的好转。通过运用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以刺激源为突破点,患者的双相情感障碍达到了预期中的有效治疗,有效减少了以前像游走于天使与恶魔之间的心理矛盾。我们将继续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的方法,通过不断提升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巩固患者治愈信心,结合稳定的药物治疗,一定能让患者更好地开展和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五、总结评价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高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需要建立干预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病情的反复发作,对他们造成极大社会负担的特点。心理教育则是干预双相情感障碍心理的首选。情境式交往训练联合心理健康教育能让患者了解复发的危险因素,让患者记录他的想法、感受和行为,通过记录,让患者识别情绪低落的情景或刺激源以及与改善情绪相关的情境。同时,一旦确定了刺激源,就要引导患者学习如何识别和调整自动扭曲的想法,作出行为改变以改善情绪和功能,再配合家庭焦点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和社会节奏治疗,培养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睡眠习惯,减少患者日常情绪干扰和情绪失调的社会心理压力,延长其情绪发作的间隔时间,帮助他们处理家庭关系,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案例中的有效治疗离不开心理导师的有效指导,特别是对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开展心理社会治理模式需要心理导师拥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特别需要患者及患者家属长期的共同努力配合。相信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重视,随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心理障碍的不断关注,及早的认识和干预介入将会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更有效的治愈手段和更广阔的治疗成效。

 

END

 

 

 

#作者简介#

      何韵怡,中共党员,教育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能够做到的就是希望同学们尽可能地接收我带给他们的正面影响,我是一名教育者同时也是一名受教育者,长长的人生路需要的正是终生学习的勇气。